【讲座回顾】“谈谈鲁迅与文创”主题讲座顺利开展

发布者:zcc发布时间:2025-06-06浏览次数:48

5271345分,艺术学院301教室举办了一场以“谈谈鲁迅与文创”为主题的精彩讲座。本次讲座有幸邀请到鲁迅研究领域的权威专家——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王锡荣先生。王教授曾任上海鲁迅纪念馆馆长,深耕鲁迅文化数十年,是当之无愧的鲁迅文化传播者,他为我们揭开了鲁迅鲜为人知的文创密码。

 王教授指出,鲁迅与文创的缘分自幼萌芽。童年时,鲁迅接触《二十四孝图》《花镜》等绘本,对“三哼经”、九头蛇等神话形象兴趣浓厚,成年后又钟情于古玩、艺术品和收藏品。他不仅热衷收藏印章、瓷娃娃等文创产品,还亲自影描《荡寇志》,展现出深厚的艺术造诣与创造力。

 鲁迅少年时便对文创兴趣浓厚,其自创作品兼具艺术价值与思想内涵。演讲中,王教授展示了鲁迅收藏的珍贵文创物件,古朴的印章尽显文人风骨,别致的陶瓷器皿传递东方美学韵味,这些藏品反映出鲁迅对传统文化传承的珍视。

 鲁迅更是文创领域的“创新实践者”。在书籍装帧设计上,他将文字与图案巧妙融合,《呐喊》封面线条粗犷有力,《朝花夕拾》插图笔触细腻,每本书都是精心打造的文创佳作。此外,他还与友人合作制作藏书票,以简洁图形传递深刻思想,实现了阅读与艺术的完美结合。

 谈及鲁迅题材文创的历史与现状,王教授借助史料与案例,带我们回顾其发展历程。从民国时期的鲁迅主题明信片,到当代融合AR技术的互动文创产品,种类日益丰富。鲁迅葬仪照片制作的明信片、多套邮票、藏书票等深受市场欢迎。近年来,文创产业兴起,鲁迅题材文创呈现多样化,盲盒、笔记本等新型产品层出不穷,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在探讨发展时,王教授强调了文创作品的意识边界。文创作品在追求创意和趣味性的同时,必须尊重历史事实和文化内涵,避免过度调侃、恶搞和胡编乱造,如将鲁迅与张爱玲同框、虚构历史事实等行为不可取,应注重正能量,提升文化内涵,做到雅俗共赏。

 为阐述文创设计的边界意识,讲座还邀请了上海朱妙春律师事务所团队的律师。董律师和沈律师通过真实侵权案件,强调了保护知识产权的重要性,提醒人们尊重他人智慧成果。

 最后,鲁迅家族首席律师、鲁迅文化基金会荣誉法律顾问朱妙春介绍了鲁迅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系。他认为鲁迅与非遗传承的现代性张力体现在思想与实践的双重性上,鲁迅的思想在当代非遗保护中成为连接“批判”与“守护”、“本土”与“全球”的桥梁。若鲁迅在世,或将从“踏倒者”转为“守护者”,在非遗活态传承中探寻民族精神复兴的路径。

 这场讲座是一次跨越时空的文化对话,也是生动的文创启蒙课。我们认识到鲁迅对文创的探索蕴含着对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思考,汲取到文创的核心价值——以文化为根,以创意为魂,让经典在新时代焕发生机。未来文创之路,我们要珍视传统、勇于创新,让鲁迅精神与文创魅力照亮时代文化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