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学院庆祝30周年校庆系列讲座(二)——“美术学院在现代中国的发生与演变”圆满成功

发布者:李熠闻发布时间:2023-10-12浏览次数:149

贺晓舟教授在这一次的讲座中,为我们具体讲述了美术学院在现代中国的发生和演变,使我们更加深刻的了解了美术学院的发展历程,深刻而有价值。

贺教授首先介绍了我国美术学院的六大旁系,分别是天津美术学院,广州美术学院,湖北美术学院,四川美术学院,西安美术学院,鲁迅美术学院。接着介绍了19世纪下半叶,中国转向新工艺,逐渐与工艺美术相结合,而日本美术学的本家——东京美术学校,以绘画,雕刻,彩漆,瓷器,石膏等之与学术,技艺,与工业学校相待而助新旧工业开放畅达,以及在日本东京美术学校的发展历程。

之后通过照片,我们了解到了旧时美术学院的整体构造,而在中国光绪年间,颁布的《钦定学堂章程》,采用日本学制,同时派任留学日本,奠定了其后的发展,学校教育的基础,决定其结构雏形。

国立北京美术学校,19184月创建是现代中国最初的国立美术学校,却也是彼时日本的美术学在华影响之最大代表。成立之初为中等教育程度,仅设“绘画”、“图案”两科。1920年增设“图画手工师范科”。1922年升格为高等专门学校之后,方为高等教育性质的美术再生产机构,其专业设“中国画”“西洋画”“图案”三科,影响深远,随即又介绍了其他中国著名美术学院,分别从教资,人数,学生来介绍,使同学们了解的十分具象化。

最后抛出问题,中国的“美术”究竟是什么?观念分为三层,第一层:现代中国之“美术”观念为表层;第二层:民国前期至清末光绪年间的“美术”观念;第三层:清光绪年之前,从康熙乾隆年间下至北宋再下至晋之“美术”观念。

在第一层与第二层里,除有重叠之部分外,又掺杂着外来的观念及其用法一一主要是被日本过滤后的“art”“fine arts”和“Kunstgewerbe”等西方的艺术观。

从时间段而言,第一层和第二层的时间段大致有百余年,第三层则达一千五六百多年。

第三层不仅目前是中国“美术”观念的底层,亦是日本“美术”观念的底层。使我们对中国美术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值得我们更加深入的探讨和挖掘。

在短暂的一个多小时的讲座中,感受到贺教授独特的见解十分荣幸!受益匪浅!